• 产品
    动态
  • 联系
    客服
  • 在线
    咨询
  • 服务
    热线
  • 微信
    公众号

浅谈BIM技术及其应用

建管家 来源 2022-12-06 16:39:57

BIM的英文全称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国内较为一致的中文翻译为:建筑信息模型。简单的说就是该模型利用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集成了建筑工程项目各种相关信息的工程数据模型,并以此对建筑项目进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

住建部发布的《2011~2015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在施工阶段开展BI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BIM技术从设计阶段向施工阶段的应用延伸,降低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衰减;研究基于BIM技术的4D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在大型复杂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对建筑工程有效的可视化管理等。可以说,《纲要》的颁布,拉开了BIM技术在我国施工企业全面推进的序幕。

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基本特征:

一是BIM不限于在设计中的应用,它可应用在建筑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中;

二是用BIM进行设计属于数字化设计;

三是BIM的数据库是动态变化的,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丰富和充实;

四是BIM提供了一个项目参与各方协同工作的平台。

BIM技术的核心是通过建立虚拟的建筑工程三维模型,利用数字化技术,为这个模型提供完整的、与实际情况一致的建筑工程信息库。该信息库不仅包含描述建筑物构件的几何信息、专业属性及状态信息,还包含了非构件对象(例如空间、运动行为)的状态信息。

在施工中,采用BIM技术对建筑项目进行虚拟施工(虚拟施工就是:先试后建),对项目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和优化,从而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施工前就采取预防措施,直至获得较佳的施工方案,尽较大可能实现“零碰撞、零冲突、零返工”,从而大大降低返工成本,减少资源浪费与冲突及安全问题,指导真实的施工。随着项目复杂性的增大,如规模的增大以及建筑系数数量和复杂性的增加,传统的2D不能直观、准确的表达建筑物,BIM技术的应用,使人们将建筑由2D变化到nD的表达模式,将2D的传统建模发展到4D、5D的信息建模方式(增加了发展时间上、造价控制上的模拟),解决了对缩短工期的要求和控制造价的压力。

在施工中通过采用BIM技术,对现场施工等进行模拟分析。通过对工程造价的分析,运用“零库存”的生产管理方式,限额领料施工,较大程度发挥业主资金的效益;通过工序的分析,BIM模型和进度计划软件的数据集成,实时监控工程进度,实时调整对环境影响等全面的可建性模拟分析;通过对冲突碰撞检查分析,建造前期对专业的碰撞问题进行模拟,生成与提供可整体化协调的数据,解决传统的二维图纸会审耗时长、效率低、发现问题难的缺点。

BIM对于工程建设业有着革命性的作用,但作为新生事物,产业环境还不尽成熟,仍需要有所突破。

首先,BIM的出现,真正将项目的全生命周期进行串联,但目前设计、施工、运维在产业上被割裂,各个阶段的数据未能实现有效流通,对BIM的应用发展有着较大的阻碍作用。建筑业软件厂商需要提升上下游合作,加快实现数据接口的打通,实现BIM在项目生命周期全过程的有效利用。

其次,对于建筑施工业而言,前一轮信息化建设主要着重于ERP,由于缺乏项目基础数据,核心业务数据无法畅通,而BIM与ERP的对接将是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正确途径。

我们可以一方面引进ERP系统,逐步推广应用办公自动化系统、人力资源系统、项目管理系统等;另一方面,引进BIM技术,着力建设三大基础数据库(BIM数据库、价格、企业定额),最终实现BIM数据与ERP系统的对接,形成完整的信息管理平台,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更多关于建筑行业的内容和建筑企业资质的疑问,可登录建管家数字化建工企业服务平台进行查询!

今日热榜

热门企业

人员:53人   |    业绩:108个   |    资质:44项
人员:248人   |    业绩:4805个   |    资质:34项
人员:1978人   |    业绩:458个   |    资质:38项
人员:777人   |    业绩:14个   |    资质:5项
人员:12人   |    业绩:0个   |    资质:0项
人员:31人   |    业绩:59个   |    资质:7项
人员:109人   |    业绩:18个   |    资质:54项
人员:29人   |    业绩:0个   |    资质:35项
人员:9548人   |    业绩:704个   |    资质:48项
人员:10859人   |    业绩:2307个   |    资质:4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