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动态
  • 联系
    客服
  • 在线
    咨询
  • 服务
    热线
  • 微信
    公众号

襄阳市住建局乡村振兴帮扶工作综述

建管家 建工头条 来源 2023-12-05 19:19:10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修路、架桥、推销农产品、发展集体产业、抗旱救灾、帮助困难群众、改善人居环境……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征途上,襄阳住建人步履铿锵、奋力前行。

两年来,市住建局8支驻村工作队扎根乡村振兴第一线,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紧紧依靠当地干部群众,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成效明显,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一致称赞。

市住建局驻保康县黄堡镇吴家岭村工作队:引导产业发展 壮大集体经济

保康县黄堡镇吴家岭村曾经是保康县深度贫困村之一,村集体主要产业为茶叶、中药材、烟叶种植、光伏发电等项目,村民主要经济结构为外出打工和烟叶、中药材种植,以及养殖业等。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自市住建局工作队入驻后,工作队迅速结合乡村振兴工作要求与吴家岭村实际情况,与村支“两委”班子研究制定了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引导村民产业发展,为村民提供更多的保障性岗位,为村集体实现创收。

驻村工作队队员查看孔溪沟村茶园长势

今年,在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该村新增天麻3000窖、烟叶30亩,建设产业/消防林道2.5公里;在50亩茶场茶叶基础上,新增150亩茶叶基地,通过光伏、苍术、天麻、茶叶、烟叶等,村集体收入实现营收24万元。

此外,工作队还帮助村民销售生猪、茶叶、土豆、蜂蜜等农副产品3万余元;大力发展的村集体产业,直接带动村内30户村民就近务工,村集体年支出务工费用超过25万元,户均增加收入5000元以上,最高达万元。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也带动了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目前,全村有7户村民种植烟叶,面积达到150亩,可实现产值约80万元。

市建筑工程质监站驻保康县黄堡镇三管石村工作队:为民修路 让大山不再遥远

要想富,先修路。作为“一石压三县之地”,保康县黄堡镇三管石村背靠青龙山,景色秀丽,100多家农户分散在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高山峡谷中,进出道路经常因为雨雪天气垮塌,严重影响村民出行。村民的农副产品不易运出去、生活物资很难运进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此前,因为资金困难,困扰三管石村多年的修路难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不能让村民的期盼落空,工作队下定决心要从修路着手,帮助村民解决这个“老大难”。

如何帮扶解决修路资金?最终,经过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简称市建筑工程质监站)多方奔走,得到市交通运输部门的大力支持,争取修缮资金150万元,将8公里长的乡村道路修缮一新并进行了扩宽。

在道路建设过程中,施工人员克服山区高温和干旱缺水的影响,利用山区早晚温差大积极施工。同时,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对道路排水和施工过程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工期和质量。

看着门前平展的水泥路,该村一组超市老板韩芝高兴地说:“多年的出行难终于解决了,今年的天麻再也不愁卖了。工作队真是我们的福星。”

市第四房管所驻保康县黄堡镇韩家湾村工作队:注重实效 培育富民产业

“以前经常停电,想打个豆腐都弄不成。自从电改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停电了,路更不用说了,现在出山的道路全部刷黑了,日子越来越好!”保康县黄堡镇韩家湾村村民郑泽菊高兴地说。

“驻村以来,我们积极帮助村民争取帮扶政策,促进村经济发展。同时,定期对困难家庭进行走访慰问,解决实际困难,防止返贫。”市第四房管所驻村第一书记罗志军说。

脚上有泥土,心中有方向。两年来,市第四房管所累计争取和投入各类帮扶资金70万元,帮助该村销售农副产品30万元,引导韩家湾村培育发展富民产业,真正做到产业领跑、龙头带动,多渠道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今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可达30万元。

目前,全村发展茶叶基地370亩、烟叶120亩、猕猴桃50亩,精品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势头发展良好。同时新建烤烟房2间,为发展烟叶种植做好后续服务。今年,该村共有62户有产业发展,获奖补资金9.88万元。

“帮扶农户、发展产业、完善设施……市第四房管所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物力支持我们村发展,增强了我们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韩家湾村党支部书记姜敏对驻村工作队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

市绿化管理处驻保康县黄堡镇耿家湾村工作队:关注民生热点 点滴爱洒乡间

2021年上半年,由于持续阴雨天气,保康县黄堡镇耿家湾村的道路多处大面积塌方,给村民出行造成极大的困扰。河道淤泥石块堆积,水流不畅,继而漫过河堤,严重危及村民生命财产安全。

得知此事后,驻村工作队及时向市绿化管理处汇报,市绿化管理处在10万元帮扶资金的基础上,又追加8万元的专项资金,帮助耿家湾村清理塌方、疏浚河道,消除隐患。

耿家湾村村民收获苍术

“我想承包村里的茶园,可是担心没有销路。”去年,村民陈大明想承包耿家湾村茶园,但又担心没有销路,一直处于纠结状态。

市绿化管理处得知此事后,多方奔走、宣传,引来众多单位通过832平台帮扶销售耿家湾村的优质茶叶、木耳等农产品30万多元。通过一系列有效帮扶,彻底打消了村民的疑虑,建立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和决心,使村民收入不断提高,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

此外,由市绿化管理处党员尹雪囡、全春梅、赵琴等人组成的留守儿童“爱心妈妈团”,不仅为孩子们送去图书和慰问金,还时常通过电话或微信交流,像妈妈一样,关心爱护他们的生活、学习。

市市政管理处驻保康县歇马镇白竹村工作队:助力农旅融合 村庄变景区

保康县歇马镇白竹村毗邻九路寨景区,自然风光优美,村里的吴氏庄园完整保留了鄂西北庄园式民居风貌,现在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红色教育基地,游客可在此聆听革命前辈英雄故事,领略古民居建筑风貌。

为支持白竹村发展旅游,在市市政管理处的大力支持下,将4A级景区九路寨游客服务中心设立在白竹村,柏油公路连通高速,改变村庄交通不便的困境。乘借东风,将乡村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

为留住游客,市市政管理处还为白竹村游客中心捐赠旅游景观廊亭,同时专程从水产养殖基地自费购买1500条观赏鱼,放入景观池,增加红色白竹线路的旅游亮点。

近年来,在工作队的帮扶下,白竹村大力依托资源优势,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美化绿化工程、环境综合整治,把村庄变成景区,把农户变为景点,获得湖北省绿色示范乡村、美丽乡村建设典型示范村、国家森林乡村等殊荣。现在的白竹村处处成景、步步如画。

“每到节假日,白竹村住满了外地的游客,大家不仅可以欣赏九路寨大峡谷的风光,还能体验农村的乡土气息,品尝乡土美食。”白竹村党支部书记吴启枝谈到村庄变化时自豪地说。

市城建支队驻南漳县城关镇凉泉村工作队:“铿锵玫瑰”助力乡村振兴

凉泉村是南漳县城关镇偏远山村,山多地少底子薄,发展较为缓慢。2021年7月,作为市城建支队的一名干部,张琳主动请缨,放弃舒适的办公室工作,前往凉泉村从事乡村振兴工作,担任驻村第一书记。

工作队入驻后,通过精准帮扶、发展产业、环境整治、资金支持、动员社会力量等措施,让村庄环境面貌得到明显变化,村集体产业、村民收入得到提高,结对帮扶工作成效明显。

去年底,凉泉村高山萝卜、白菜喜获丰收,但因销路不畅,8万多斤蔬菜滞留在田间地头。农时不等人,如不及时采收销售,农民一年的辛勤劳动将付诸东流。

“高山的白菜是甜的,红萝卜生吃比水果还好吃!”为推销凉泉村的蔬菜,张琳挨个给建筑工地打电话询问寻求帮助,同时和女队员安永红一人跟一辆运输车辆将蔬菜送到工地食堂。最终在爱心企业的帮助下,滞销的蔬菜全部销售一空,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万多元。

视村民为亲人。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张琳得知村里有一名16岁的留守女孩听力有障碍,全家靠爷爷奶奶种地和每月200多元的退休金维持生活。

“眉目清秀的女孩,花一般的年龄,却感受不到声音世界的美好,好可惜!”于是张琳带着女孩到市中心医院做全面检查。经过检查,医生建议该女孩佩戴助听器,弥补其听力障碍。

有希望就好!为了帮助女孩恢复听力,在市城建支队的协助下,张琳积极联系两家爱心企业和一家基金会,为女孩募捐到4万元的助听设备,让花季少女开启新的人生。

市路灯管理处驻谷城县南河镇温坪村工作队:心里装着群众 为民办好实事

温坪村位于谷城县南河镇,三面环山,一面临河,耕地资源有限,基础设施薄弱。两年来,市路灯管理处通过精准帮扶、发展产业、环境整治等措施,让该村产业发展快起来、村民腰包鼓起来、环境美起来。

温坪村将闲置楼房改造为休闲民宿

在驻村工作队的大力帮扶下,温坪村利用山林优势,争取40万元资金修建通电线路,争取25万元资金修建进山道路,新建薄刀岭羊场。同时收回村集体堰塘,筹措鱼塘改造资金5万元,筹措68吨水泥修建堰塘护坡和引水渠,使之成为温坪村养鱼基地,增加村集体收入。

杨进明是温坪村的脱贫户,每月仅靠公益性岗位的1000多元工资勉强维持生计。去年6月,其女儿在晾晒衣服时,意外从阳台跌落摔伤。手术和治疗费用8万多元,这对刚脱贫的杨进明一家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温坪村加工金丝皇菊

市路灯管理处驻村第一书记李湘得知此事后,先后联系当地政府、医院、学校等单位,说明事情原委,并以个人名义为杨进明女儿的事故原因作担保,写下情况说明和承诺书,争取到医保和学平险,报销医疗费4万多元。

面对旱情导致农户人畜饮水困难,工作队及时争取2万元资金,采购水管保障正常用水;面对暴雨袭击,村民房屋出现险情,工作队紧急筹措建筑材料帮助修缮;在抢收抢种时节,工作队员全员上阵,帮助村民耕田犁地……驻村工作队帮助村民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得到了干部和群众的认可。“有事就找驻村工作队”如今成为村民们的口头禅。

市城建档案馆驻谷城县紫金镇孔溪沟村工作队:让乡村更美村民更富

“以前这条路没修,一遇到阴雨天,运猪的大车就进不来,现在路修好了,随时可以卖个好价钱。”谷城县紫金镇孔溪沟村村民石春燕指着门口新修的水泥路高兴地说。

石春燕的养殖场在香草岭高山上,位置比较偏僻,所以道路好坏直接影响着猪、羊的销售。此前有贩猪的人嫌路不好,经常以运输成本高压低收购价格。

路畅产业旺。去年,在市城建档案馆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孔溪沟村硬化产业发展配套道路4.1公里,从香草岭修至老四组,惠及沿线居住农户20户、茶园、葛根基地、养牛场、养猪场、养羊场,解决了周边种植养殖户的物资运输和农户的交通问题。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在驻村工作队帮助下,孔溪沟村充分发挥乡村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设茶园400亩,深度改造香草岭老茶园100亩;发展葛根种植30余亩、虎杖种植基地20余亩,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2年5月,孔溪沟村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干旱,泉水断流、溪流见底,部分家庭出现人畜饮水困难,农作物旱情严重。市城建档案馆第一时间会同村“两委”现场勘测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紧急拨付资金8万元新建蓄水池3座,新埋设饮水管道4500米,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困难。

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出资聘请专业机构编制孔溪沟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协同村“两委”组织拆除乱搭乱建的钢构棚、旱厕。打造大柳树文化广场小景观、粉刷墙体、新建高标准文化墙、国道沿线栽植树状月季、修复绿化带、整治清淤河道……两年来,市城建档案馆投入帮扶资金80万元,协调项目资金60万元,全力帮助孔溪沟村发展产业、改善环境,让村庄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原文地址:http://szjj.xiangyang.gov.cn/zxzx/jsdt/202312/t20231204_3525494.shtml

今日热榜

热门企业

人员:53人   |    业绩:108个   |    资质:44项
人员:248人   |    业绩:4805个   |    资质:34项
人员:1978人   |    业绩:458个   |    资质:38项
人员:777人   |    业绩:14个   |    资质:5项
人员:12人   |    业绩:0个   |    资质:0项
人员:31人   |    业绩:59个   |    资质:7项
人员:109人   |    业绩:18个   |    资质:54项
人员:29人   |    业绩:0个   |    资质:35项
人员:9548人   |    业绩:704个   |    资质:48项
人员:10859人   |    业绩:2307个   |    资质:4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