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动态
  • 联系
    客服
  • 在线
    咨询
  • 服务
    热线
  • 微信
    公众号

【在线访谈】安顺市海绵城市示范建设

建管家 建工头条 来源 2024-01-03 10:49:34

主题:安顺市海绵城市示范建设

访谈嘉宾: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局长董立军

主持人 | 蒋天瑜:

安顺在2022年成功入选“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也是贵州唯一一个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得来十分不易,目前安顺海绵城市建设也是如火如荼,但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建设理念,很多人对于“海绵城市”这个概念还不是很清楚,可否帮咱们来解读一下。

嘉   宾 | 董立军:

2013年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提升城市排水系统时要优先考虑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考虑更多利用自然力量排水,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从此,“海绵城市”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海绵城市是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基于城市水文循环,重塑城市、人、水新型关系的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具体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通过综合措施,保护和利用城市自然山体、河湖湿地、耕地、林地、草地等生态空间,发挥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和缓释作用,提升城市蓄水、渗水和涵养水的能力,实现水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促进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城市发展方式。

为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国、省先后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通知》等系列文件。2015年3月开始,国家开始申报第一批试点城市,全国有16个城市入选,当时我省贵安新区入选。2016年,又有14个城市入选国家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2021至2023年开始分年开展三批次“十四五”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开始申报和评选,总计60个城市入选,安顺是我省唯一入选城市。

主持人 | 蒋天瑜:

此次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涉及到哪些方面呢,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吗?

嘉   宾 | 董立军:

海绵城市建设是针对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因雨水导致的问题,以缓解城市内涝为重点,统筹兼顾削减雨水径流污染,提高雨水收集和利用水平。

此次海绵示范城市建设重点聚焦解决城市防洪排涝的难题,建立与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相适应的长效机制,统筹使用中央和地方资金,完善法规制度、规划标准、投融资机制和相关配套政策,全域系统化建设海绵城市。力争通过3年集中建设,示范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明显提升,海绵城市理念得到全面、有效落实。

具体包括海绵城市建设相关的排水防涝设施、雨水调蓄设施、雨水蓄滞空间、城市绿地、湿地、透水性道路广场,城市河(湖)治理、沟渠等雨洪行泄通道建设改造以及管网排查、监测设施建设,社区建设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的绿地建设、排水管网建设项目等。

主持人 | 蒋天瑜:

通过海绵城市建设我们可以解决安顺哪些问题?

嘉    宾 | 董立军:

海绵城市建设必须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我们通过现场踏勘摸排、模型构建分析、管网排查等方式,对城区现状进行了详尽调研,我市有以下问题:

一是我市还存在9个内涝积水点亟需整治,内涝风险区面积1.27平方公里,防治能力不足10年一遇,城区内部分河段未达到防洪标准。二是雨季河道水质不稳定,污水收集处理效能有待提高,雨季合流制溢流污染导致水质不稳定,管网混错接及外水入侵导致生活污水进厂浓度不高。三是雨量丰富但用水依赖外调水源,雨水资源利用亟需加强,全市年均降水量1300毫米,因喀斯特地貌,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用水依赖引水和提水工程。

本次3年示范城市建设,通过一点一策针对性治理9个内涝积水点;针对512.04公里雨水及合流管网中管网能力不足1年一遇的管段(占比69.31%),结合雨污管网错接、混接、缺陷等问题,重点实施城市建成区老城、双阳、西秀产业园等雨水管网提标工程和按污水分区系统实施的三个雨污管网改造工程,坚持“污涝同治”的系统治水理念,统筹城市内涝治理和水环境提升工作;实施小屯河、火烧寨河、挑水河、槎白河等11项河道治理工程,使流河干流达到50年一遇防洪标准,支流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同时以示范项目中老旧小区、新建小区为依托,重点实施源头海绵,增加源头雨水调蓄,提升雨水资源利用,以海绵城市建设带动城市品质整体提升。

主持人 | 蒋天瑜:

海绵城市建设是当前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之一,作为示范城市,咱们安顺是如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呢?

嘉   宾 | 董立军:

安顺在示范建设中深刻领会海绵城市建设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贵州“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具体实践,高位统筹、大事大抓,举全市之力推进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我们主要重点围绕五个方面来全力推动。

一是高位引领,转变思想。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在推进城市建设理念的更新,抓实抓牢海绵城市建设,就是抓住了城市发展和绿色发展的关键,是安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设一流旅游城市的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安顺市着力建设“两城三基地”,推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而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即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支撑,在示范建设伊始,市委、市政府强化市委书记、市长双组长的组织领导和机构,从转变观念和理念入手,带头学习、开展培训、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市委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进行重点部署,提高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政治站位,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过程中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专门召开会议研究推进各项建设工作,市委书记、市长分别到市直部门和项目现场进行专题调研,确保示范建设工作高标准谋划、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

二是强化保障,全力推动。建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一把手”双挂帅的“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由市住建局、市水务局等业务骨干和中规院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相关职能单位,县区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参照市级工作专班模式,组建了区级海绵示范城市工作推进专班,最终形成了“省级指导、市级监督、区级实施”的多级管理模式。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和实施方案,对具体工作和考核目标进行量化分解,层层落实责任。

三是健全机制、制度护航。截至目前,我们已出台了《安顺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安顺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安顺市建设项目海绵城市专项设计文件技术审查实施细则》《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等系列制度文件20余个,海绵城市相关要求已逐步落实到立项、土地出让、规划、设计、建设、验收等各项环节,做到了全域管控、系统统筹。我们同步推进《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草案)》立法工作,已经安顺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预计明年初正式施行,从法律层面规定各个环节的责任义务,最终形成“立法+制度+管控”的长效管理体系。

四是全域谋划、项目引领。我们结合安顺喀斯特地貌下工程性缺水实际,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与城市更新、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污水提质增效等融合,按照“集中连片”原则,分区实施的原则,在主城区系统实施海绵73个示范项目,262个子项目,系统推进海绵型建筑与社区、海绵型道路广场、海绵型公园绿地、海绵型水系、排水管网、管网排查、监测平台七大类工程,同时聚集资源重点打造一批“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的示范亮点项目,在全市形成示范带动效果。

五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安顺牢牢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多种渠道,大力宣传海绵城市建设的好处,让海绵城市建设深入人心,形成人人讲海绵、全民来维护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我们已组织赴江西省鹰潭市、萍乡市和四川省泸州市、广安市等交流学习海绵经验,博采众长,有的放矢推动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同步通过电视台、报社、手机APP、抖音等媒体常态化宣传报道海绵城市建设,定期开展主题活动,发放宣传册等,提高市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

主持人 | 蒋天瑜:

您刚才提到,去年9月安顺市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安顺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这一工作方案有哪些重要内容?对安顺海绵城市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嘉   宾 | 董立军:

一是明确示范目标,到示范期末,内涝防治标准、内涝治理效果、城市防洪标准、天然水域面积比例等9项产出绩效指标具体目标和打造“喀斯特山地城市”洪涝治理、“生态化低成本”海绵城市建设模式、“南方工程性缺水地区”雨水资源利用三大示范目标。

二是明确重点任务,包括实施防洪排涝建设工程,加强城市内涝治理,提升排水管网能力,提升城市调蓄空间,提升城市防洪应急能力;提升雨水资源利用能力,加强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提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实施生态修复及管控,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管控;实施城市更新改造工程,开展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市政道路、公园绿地海绵化建设和改造;加强海绵城市能力建设,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开展海绵城市、排水防涝、防洪体系规划修编,加快推进海绵立法,补充完善海绵城市政策体系,开展课题研究,搭建智慧监管平台,孵化海绵城市相关产业等内容。

三是明确工作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发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以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作为市级海绵城市建设专职机构;严格审批监管,将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纳入项目建设全生命周期;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市区两级匹配资金筹集力度,同时规范管理上级补助资金;强化监督考核,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对县(区)、市级各部门的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引进、培训、考察、交流等方式提升本土专业技术力量;广泛宣传引导,利用各类媒体资源广泛宣传,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度,营造全民参与海绵示范城市建设的浓厚氛围。

主持人 | 蒋天瑜:

您能介绍一下目前我们安顺海绵城市建设的进展情况吗?

嘉   宾 | 董立军:

自2022年5月申报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并在国家2022年度绩效考核中获得B档成绩,顺利通过了第一年的阶段性绩效考核。截至目前,计划实施的73个海绵示范项目已全面启动,项目布局紧扣市委、市政府打造“一城四湖”的部署,将安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航空产业城、虹山湖湿地公园、娄湖公园、三合公园以及杨湖公园全覆盖纳入此次海绵示范建设。围绕“一城四湖”分别布局了历史街区雨污管网改造、经开区“穗安装备制造产业园”海绵型道路、虹山湖调蓄公园、金牛湖调蓄公园、娄湖雨水河道、娄湖生态停车场、三合公园海绵化提升改造、杨湖调蓄公园建设项目等17个海绵示范建设项目,如安顺经开区杨湖调蓄公园,西秀区虹山湖调蓄公园、金牛和调蓄公园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在有序开展施工作业。这几个项目主要是提升调蓄空间和完善城市市民休憩空间,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一批海绵型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居住小区的改造完成,对提高城市品质、增加城市韧性、缓解城市内涝、改善民生福祉起到了有效的促进作用。

主持人 | 蒋天瑜:

当前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嘉   宾 | 董立军:

一是提高城市韧性,有效缓解内涝。经过内涝治理,有效提高城市韧性,提高了城市水安全,目前,分布在主要出行路段、群众急盼解决的西秀区高级中学、安顺东站出口、平坝妇幼保健院、经开区破木村、经开区陶官村等多个处涝点治理工程已顺利完成,并取得阶段性成效,提高了城市韧性,群众获得感、满意度大幅提升;二是提高城市品质,改善民生福祉。通过项目海绵化改造,实现中心城区品质提升,随着机场路、环湖西路等道路,杨湖、娄湖、体育路口袋公园等公园绿地,新世纪小区、阳光小区、新安小区等社区海绵化建设的完成,不仅居民身边的雨涝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居民的生活、出行、游憩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城市品质大幅提升。

截至目前21处历史内涝积水点现总计完成治理15处,历史内涝积水点消除比例达到71.4%;内涝防治标准方面总体达到5年一遇标准(24小时降雨量144毫米);城市可透水地面面积比例达到40.65%;年雨水资源利用量达到26.861万立方米;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及城市污水处理厂平均进水BOD浓度均有所提升;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100%。

主持人 | 蒋天瑜:

那三年示范期过后,安顺海绵城市建设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

嘉   宾 | 董立军: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海绵城市建设以及来贵州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以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推进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努力为西部后进地区海绵城市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加快建设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安顺样板”,形成喀斯特山地城市“分级蓄排”洪涝治理经验、生态化低成本海绵城市建设新模式、南方工程性缺水城市的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到示范期末,全面消除历史内涝积水点、基本达到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天然水域面积不减少、雨水资源化利用量达到每年25万立方米,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基本形成,初步构建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

主持人 | 蒋天瑜:

您前面也提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转变是前提,监督管理是关键,您是否可以介绍下在后续海绵城市建设中如何强化监督管理?

嘉   宾 | 董立军:

一是健全立法,力争明年完成《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管理条例》立法程序,正式实施,让海绵城市建设有法可依。二是充实海绵专职机构,将海绵城市管控作为城市建设的基本内容,进行日常过程管理。三是加强人才培养,定期组织从业人员开展业务培训,提升行业技术水平,储备本土海绵城市专业技术人员。四是做好督导问效,通过海绵城市评价考核制度,定期评价考核,也可以委托第三方技术服务机构,进行抽查核查,及时将违法行为作为不良记录予以公示。

主持人 | 蒋天瑜:

到目前,您对安顺海绵城市建设有哪些经验与体会,可以给我们分享下吗?

嘉   宾 | 董立军:

安顺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是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安顺新篇章的历史使命。作为典型后发区域的贵州省,其建设发展历来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在贵州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都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高度为贵州把脉定向、指路领航,为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总遵循。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贵州实践的最大优势,就是持续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海绵城市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安顺市以海绵城市建设为统领,把生态和安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因地制宜,分类推进,将问题导向和目标引导贯穿工作全流程,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通过“上、中、下”“大、中、小”海绵协同,充分发挥区域流域、城市、设施不同层级的作用,为安顺治理城市内涝、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水平、增强城市“韧性”、提升城市水环境、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改善人居环境,重构了城市人水和谐关系。

同时,安顺为后进地区生态化低成本海绵城市建设提供示范。海绵城市的理念聚焦城市因雨水导致的问题,治理思路从传统的末端治理向“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转变,安顺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积极采用低影响开发设施及生态治理设施,一是要求项目海绵城市建设应当按照“先绿后灰、绿灰结合”的原则,优先使用绿色设施,从项目规划设计源头进行控制;二是方案设计阶段进行多方案比选,通过项目竖向优化,尽量结合绿化区域布置海绵设施实现源头建排,避免过度布置和铺设透水砖;三是结合安顺本地石材及本土植物丰富的特点,用材和植物配置本地化;四是在改造类项目中因地制宜,优先复用,修旧如旧,如在国土局宿舍老旧小区改造中既沿用小区中景观水池作为雨水末端调蓄池,下雨时蓄积雨水、平时用蓄积的雨水进行绿化浇洒。

主持人 | 蒋天瑜:

在我们开展在线访谈的同时,也在网上进行了的意见建议的征集和整理,下面请您来回答其中3条。

主持人 | 蒋天瑜:

此次示范城市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是采用怎样的机制推进工作的呢?

嘉   宾 | 董立军:

因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工作内容多、涉及部门广、考核任务重、影响范围大,一是由市政府印发《安顺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用以明确工作目标、工作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各项任务具体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等内容,形成总体工作机制。二是海绵领导小组印发《安顺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机制》,包括工作会议机制、工作计划机制、信息报送机制、检查督办机制及总结评估机制,凝聚工作合力,夯实工作保障,极大提高工作质效。

主持人 | 蒋天瑜:

作为安顺的一分子,我们普通百姓要如何参与到海绵城市建设中呢?

嘉   宾 | 董立军:

海绵城市的建设涉及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民众对海绵城市项目的理解和支持,有助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大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参与我市海绵城市建设。

一是争做海绵城市理念的探索者。积极地去了解海绵城市理念、学习海绵知识、关心周边的海绵设施。二是争做海绵城市建设的践行者。在日常生活中,爱护绿地,主动保护下凹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设施。三是争做海绵城市精神的传播者。深刻认识海绵城市的重要性,遵守海绵城市的规范要求,用自己的行动去引导身边更多的人来守护海绵设施,争当海绵城市的宣传员。

主持人 | 蒋天瑜:

您刚才提到安顺海绵城市建设涉及到的项目非常多,这样极大增加了海绵项目建设的管理难度,您能不能简单介绍下是如何推进项目建设的吗?

嘉   宾 | 董立军:

首先,我们建立了市、区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区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区各相关职能部门领导担任成员。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

其次,部分采用了EPC模式进行项目总承包管理。通过公开招标选定具有丰富经验和实力的总承包企业,负责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总承包企业会根据每个项目的特点制定详细的项目管理计划,确保项目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有序推进。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项目进度监控制度。通过实时监控项目的进度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确保项目按时完成。同时,我们还会定期对项目进行现场指导,确保项目质量和资金使用情况符合要求。

主持人 | 蒋天瑜:

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再次感谢董局长做客“在线访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安顺市海绵城市示范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并回答了网友提问,同时也感谢网民朋友们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来源:安顺市人民政府网首发

 

原文地址:http://zfcx.anshun.gov.cn/ztzl/rdzl/hmcs/202401/t20240102_83432553.html

今日热榜

热门企业

人员:53人   |    业绩:108个   |    资质:44项
人员:248人   |    业绩:4805个   |    资质:34项
人员:1978人   |    业绩:458个   |    资质:38项
人员:777人   |    业绩:14个   |    资质:5项
人员:12人   |    业绩:0个   |    资质:0项
人员:31人   |    业绩:59个   |    资质:7项
人员:109人   |    业绩:18个   |    资质:54项
人员:29人   |    业绩:0个   |    资质:35项
人员:9548人   |    业绩:704个   |    资质:48项
人员:10859人   |    业绩:2307个   |    资质:49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