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
    动态
  • 联系
    客服
  • 在线
    咨询
  • 服务
    热线
  • 微信
    公众号

碳氮共渗原理

来源 2022-02-16 14:58:48

指向钢件表面同时渗入碳、氮的化学表面热处理工艺。其以渗碳为主,渗入 少量氮。因碳氮共渗工艺早期采用过氰盐或含氰气氛作为渗剂,故又称“氰化”。按共渗介质状态分为气体、液体 及固体3类。

 

固体和液体碳氮共渗已很少使用。气体碳氮共渗法不用氰盐,容易控制表面质量,可实现机 械化、自动化,应用较广泛。与渗碳相比,具有较快的渗入速度,较高的渗层的淬透性和回火抗力,耐磨性和抗疲 劳性能好等优点,处理温度较低,常用来代替渗碳处理。

 

工艺原理

 

碳氮共渗是以渗碳为主同时渗入氮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渗氮层硬度虽高但渗层较浅,而渗碳层虽硬化深度大,但表面硬度较低的缺点。

 

应用较广泛的只有气体法和盐浴法。气体碳氮共渗介质是渗碳剂和渗氮剂的混合气,例如滴煤油(或乙醇、丙酮)、通氨;吸热或放热型气体中酌加高碳势富化气并通氨;三乙醇胺或溶入尿素的醇连续滴注。[C]、[N]原子的产生机制除与渗碳、渗氮相同外,还有共渗剂之间的合成和分解:

 

CO+NH3===HCN+H2O

CH4+NH3===HCN+3H2

2HCN===2[C]+2[N]+H2

 

碳氮共渗并淬火、回火后的组织为含氮马氏体、碳氮化合物和残余奥氏体。深0.6-1.0mm的碳氮共渗层的强度、耐磨性与深1.0-1.5mm的渗碳层相当。为减少变形,中等载荷齿轮等可用低于870℃的碳氮共渗代替930℃进行的渗碳。

 

随着稀土催渗(碳稀土共渗)和可部分取代浅层渗碳与碳氮共渗的氮碳共渗或硫氮碳共渗的推广,碳氮共渗的应用面有变窄趋势。

 

碳氮共渗是在模具零件表层同时渗入碳、氮的热处理过程。与单一渗 碳相比,碳氮共渗有许多特点,如碳氮共渗温度较渗碳温度低,因而渗碳 过程中奥氏体晶粒较细小,共渗后一般可直接淬火。因此简化了生产工序, 节约了能源,并减少了模具零件的变形。

今日热榜

热门企业

人员:53人   |    业绩:108个   |    资质:44项
人员:248人   |    业绩:4805个   |    资质:34项
人员:1978人   |    业绩:458个   |    资质:38项
人员:777人   |    业绩:14个   |    资质:5项
人员:12人   |    业绩:0个   |    资质:0项
人员:31人   |    业绩:59个   |    资质:7项
人员:109人   |    业绩:18个   |    资质:54项
人员:29人   |    业绩:0个   |    资质:35项
人员:9548人   |    业绩:704个   |    资质:48项
人员:10859人   |    业绩:2307个   |    资质:49项